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526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查明高原鼢鼠肌肉脂溶物质对机体是否有毒性作用,分别设1/5LD50(4·0g/kg·bw)、1/10LD50(2·0g/kg·bw)、1/15LD50(1·33g/kg·bw)三个剂量组和对照组,各试验组大鼠每日按以上剂量灌胃一次。每周称其体重、观察体重增长、食物利用率等。于试验等30天取全血作生化指标、血象以及心和肝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试验过程中无一只动物死亡,体重、食物利用率、血象、各种脏器均正常,而且能有效降低BUN胆固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2.
全球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对社会经济及植被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黄土高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FVC)影响,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基于2000—2020年黄土高原6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和MODIS 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极端降水和FVC时空变化特征及极端降水对FVC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土高原地区总降水量PRCPTOT、中雨日数R10mm、大雨日数R20mm、强降水日数R25mm和降水强度SDII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区域西部和北部强降水总体增加,但区域南部呈干旱化。2000—2020年黄土高原FVC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集中分布在区域中东部,占区域总面积的32.00%;显著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南部少部分地区,仅占区域总面积的4.91%。2000—2020年黄土高原地区F...  相似文献   
11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防旱体系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多年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抗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蓄水、保水、调水、管水”的旱灾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14.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in atmospheric aerosols and its sources in the glacier area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seven totally suspended particl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continuously at the col of the Zhadang glacier (30°28′N,90°39′E,5800 m a.s.l.), Nyainqêntanglha Range, southern TP, from June to October 2006. Twenty-seven elements (Li, Be, B, Na, Mg, Al, K, Ca, Sc, Ti, V, Fe, Mn, Zn, Ga, As, Rb, Sr, Y, Cd, Cs, Ba, Tl, Pb, Bi, Th, U) were analyz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most elements (especially crustal elements) are lower than values at the Nam Co St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of 2005, and also much lower than other sites in the TP such as Wudaoliang and Waliguan. This suggests that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aerosols in the Zhadang glacier area may represent the background levels of the middle/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TP. Crustal enrichment factors (EFs) reveal that several elements (e.g. B, Zn, As, Cd, Pb and Bi) may have anthropogenic sources. The southern TP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summer Indian monsoon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Backward air mass trajectory analysis suggests that air masses in the region may originate from South Asia. Therefore, anthropogenic pollutants from South Asia may be transported by the summer Indian monsoon to the region which clearly affects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in the southern TP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season.  相似文献   
115.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应用统计和动力诊断方法,分析了初夏南亚高压(SAH)中心位置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青藏高原东南部热源异常的联系.结果显示:初夏SAH中心位置具有显著的准6 a变化特征,但仅有其经向位置与初春青藏高原东南部(SETP)大气潜热活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偏强的初春SETP潜热活动相联系,异常的西风出现在青藏高原的南侧20°N附近,偏西风异常北侧的正涡度异常及其南侧的负涡度异常,加强了青藏高原附近的异常气旋以及印度次大陆半岛及印度洋上空的异常反气旋,这一异常环流形势可以从初春一直维持到初夏,不利于SAH向北移动,最终导致初夏SAH中心位置偏南;反之,初春SETP异常偏弱的潜热活动将以大致相反的物理过程,最终使得初夏SAH中心位置偏北.冬末春初的SETP潜热活动是预报初夏SAH中心经向位置年际变化的一个关键信号.  相似文献   
116.
利用五道梁1993年9月~1995年8月的辐射收支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秋季地面加热场强度有明显的急增和骤减过程,正是加热场的这种突变引起了季节的明显转换;冬季地面积雪多的年份,地面加热场强度较弱,第二年夏季加热场强度则较强;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强、冬季弱;冬季地面积雪时间较长时,由于地表反射率增大,地中释放的土壤热通量较无雪时减少,可能造成该地区地面出现冷源  相似文献   
117.
应用分裂窗方法反演地表温度的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不仅线性地依赖于AVHRR的4,5通道的亮度温度,而且还线性地依赖于与光谱比辐射率有关的项,即(1-ε4)/ε4及(ε4-ε5)/ε4。分析指出:(1)若Δε(ε4-ε5)=0,当ε4从0.94~1.00时,地表温度的变化达3.0℃。(2)当Δε≠0时,Δε对反演地表温度的影响比ε4所造成的影响更敏感、更显著;若Δε>0,Δε对ε4所造成的影响有减弱作用;若Δε<0,Δε对ε4所造成的影响有加强作用。(3)要使反演地表温度的误差小于1.0℃,则Δε的误差量级必须小于0.005。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的年代数据应用概率密度方法结合年代数据分布情况重建了该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早全新世风沙活动强烈,但也存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在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青海湖盆地风成砂都广泛发育,但青海湖盆地同期还有古土壤发育,冬给措纳湖流域在这一时期也有少量的风成砂层出现;中全新世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沙活动较弱,整个东北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晚全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风成砂发育较好,而共和盆地古土壤广泛发育,同时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和古土壤均有出现,说明风沙活动强度的区域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局部地区受到了人为活动强烈干扰的影响.风沙活动强度与区域有效湿度密切相关,区域有效湿度较高时,风沙活动较弱;反之,风沙活动较强.另外,大面积湖泊的存在使得青海湖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全新世风沙活动的特点与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不尽相同,湖泊水位与湖泊增湿降温效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源供给特点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年代数据的概率密度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单个年代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能够反映年代数据的范围和精度.  相似文献   
119.
黄土高原几种灌木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抗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黄土高原几种灌木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及抗逆性,从中看到,不同植物有不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途径,用一种或两种指标来确定植物的抗性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0.
使用博弈论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的承包现象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承包户与种植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出:(1)承包过程中,承包农户与种植农户形成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关系;(2)在承包活动中,承包农户是主体;(3)若想博弈的均衡存在,承包农户应该提高承包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